热门问题
时间线
聊天
视角
颱風塔巴 (2019年)
2019年的颱風 来自维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书
Remove ads
颱風塔巴(英語:Typhoon Tapah,國際編號:1917,聯合颱風警報中心:WP182019,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:Nimfa)是2019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7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。「塔巴」(馬來語:Tapah)一名是由馬來西亞提供,意即叉尾鯰(學名:Wallago attu),為一種淡水鯰魚類,魚身巨大,是當地體積最大的淡水魚。[1][2]
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。 (2019年9月19日) |
Remove ads
發展過程
此前減弱的熱帶擾動95W移入呂宋東方重新發展,9月17日上午8時,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。中午12時,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評級提升為「中」[註 1]
9月18日上午8時,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布烈風警報。下午12時45分,香港天文台將其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,並對其發布路徑預測。下午2時,台灣中央氣象局將其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,給予編號23,並對其發布路徑預測。下午4時,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布熱帶氣旋形成警報。下午5時,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評級提升為「高」[註 2]。
9月19日上午10時,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,給予熱帶氣旋編號18W[註 3]。下午2時,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,給予國際編號1917,並命名「塔巴」[註 4]。中國國家氣象中心、台灣中央氣象局也在不久後跟隨升格。下午8時,香港天文台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。下午10時,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也將其升格。在翌日下午4時02分,香港天文台將其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。各國亦在下午進行升格。
9月21日上午7時,日本氣象廳將其升為颱風。上午10時,香港天文台將其升為颱風。
9月22日上午8時,香港天文台將其降為強烈熱帶風暴。
9月23日凌晨4時,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布最後警告。上午8時,日本氣象廳表示塔巴轉化為溫帶氣旋。
Remove ads
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2020年9月發表的最佳路徑中,將其巔峰上調至65節(約120公里/每小時),即是將其補升至颱風強度。
影響
- 當地發佈之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:
颱風藍色預警信號
在9月21日上午6時發佈颱風藍色預警信號。
- 當地發佈之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:
颱風藍色預警信號
福岡縣、佐賀縣、長崎縣、熊本縣多測站都出現破紀錄陣風,長崎對馬市22日觀測到3小時141公釐雨量,是9月新高紀錄,日本氣象廳稱其是50年一遇大雨。 塔巴在日至少造成30人受到輕傷,九州及山陰山陽地區有6萬6310戶停電 [4]。
截至23日上午,塔巴颱風已在韓國造成26人受傷,其中1人傷勢嚴重,另外還有323處設施受損的災情,近3萬戶停電 [4]。
熱帶氣旋警告使用記錄
參見
註釋
-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是一個聯合美國海軍和美國空軍的專責小組,並會為西北太平洋或其他洋域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並編號。其編號有正式編號與通用編號兩種:前者由2個英文字母及6位數組成,前兩位為洋域代碼(WP代表西北太平洋,包括南海、東海),中間兩位代表熱帶氣旋當年在洋域內之形成次序,後四位為當年公元紀年(2019);後者則由兩位數及一個英文字母組成,前兩位數指熱帶氣旋於當年在英文字母所表示的區域內形成次序,英文字母為洋域代碼(W同前述之WP範圍),此編號系統每年重新開始,故無專屬性。換言之,「WP182019」及「18W」皆指塔巴是2019年第18個於西北太平洋(包括南海、東海)區域內形成的熱帶氣旋,惟注意「18W」指稱塔巴僅限於2019年。
Remove ads
參考資料
外部連結
Wikiwand - on
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. On steroids.
Remove ads